我的理论计算机之路——何昆

更新时间:2023-09-08 11:46:09 浏览量:

今年7月开始有幸入职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,很感谢实验室为我提供的稳定的科研环境。能以科研为职业,我深感幸运。从求学到工作,一路走来也充满曲折。在此,我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,同大家共勉。

我出生于湖北的一个农村家庭。虽然家里不算富裕,但在孩子的教育上可以说是倾尽全力。我从小就被灌输要努力读书的观念。我的梦想也和大部分小朋友一样,就是要成为一名科学家。小时候的我并不懂得“科学家”和“梦想”到底意味着什么。直到上了高中,接触到了一些物理知识,我才真正对科学的优雅和深刻有了一些肤浅的感受。我很享受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探寻世界运行规律的过程。思考问题也成了我最感兴趣的事情。

高中毕业之后我考入了武汉大学。因为高考成绩没有很突出,我没能读上心仪的物理专业,而是误打误撞地读上了计算机。在学习专业课的过程中,我发现数据结构这门课程很有趣,通过精心思考优化后的代码,其速度能得到极大的提升。这让我对算法设计和分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。之后,我仔细阅读了《算法导论》和《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》的部分章节,并独立设计出了2-3 B树这种数据结构。武汉大学自由包容的环境让我很是享受,我并没有把心思全放在专业课的学习上,而是花时间阅读了一些哲学、物理学和心理学闲书。大学里这段自由的时光很美好。但现在回想起来,我还是缺乏一些对学术生涯的规划,导致自己理论计算机的基础没有打牢。

本科毕业之后,我保研到了中科院计算所硕博连读。我本来想从事算法理论的相关研究,但却因为种种原因,进入了生物信息学领域。在此期间,我学习了一些统计学的基础知识,证明了多重假设检验领域的一些定理。但这类理论分析的工作在生物信息学领域不太受重视。为了能从事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,我放弃了读博,选择延期半年硕士毕业,然后重新考取了理论计算机方向的博士。硕士阶段是一段很灰暗的时光,我浪费了近五年时间,这导致在之后做很多选择时,我不得不考虑自己的年龄问题。

硕士毕业之后,我考取了孙晓明研究员的博士,终于有机会从事理论计算机的研究。理论计算机是计算机的数学基础,它旨在理解计算的本质,并根据这种理解提供更有效率的计算方法。这正是我希望从事的方向——通过深入思考探寻事物的结构,进而提出精巧的设计克服问题的障碍。因为硕士期间的缺憾,我投入了200%的热情到科研之中。理论研究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毫无头绪的思考,但我喜欢这种挑战。最终,在众多老师和同行的帮助下,我有幸在理论计算机顶会STOC和FOCS上发表了一些相对深刻的结果。

博士毕业之后,我在工业界工作过一段时间,之后还是回到了学术界。工业界的收入是学术界的数倍。之所以放弃工业界的高收入,并不是贪图学术界的稳定,而是希望有机会用自己的思考去发现一些真正深刻的结论。回归学术界之后,我发现学术研究只是学术工作的一部分,学者们还需要做教学、项目、开会、审稿等大量的工作。虽然很多时候感觉分身乏术,但我很珍惜在每一样工作中进步的机会,同时,也更加享受在这些工作之余深入思考的宁静时光。

同大多数理论方向类似,理论计算机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方向。这一领域的研究人员大多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和突出的竞赛成绩。作为一位从天赋平平无奇的普通人,没有任何计算机竞赛的背景,能够从事理论计算机的研究并坚持下来,我深感幸运。回忆以往的学术道路,热爱思考和勤奋刻苦这两种品质让我受益良多。过往的求学经历充满曲折。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视野和格局有限,对学科方向、学术研究缺乏宏观的认识,对自己的学术道路也没有清晰的规划。一路走来,我的很多选择都很盲目。但我始终清楚自己的兴趣是什么,并始终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最终,我很幸运地让自己的爱好成了自己的职业。如今有幸成为人大的一名教师,可以继续自己的理论计算机之路,我将不忘初心,奋然前行。

教师简介:

何昆,副教授,cc彩票杰出青年学者。博士毕业于中科院计算所。研究领域是理论计算机,尤其关注其中的概率方法、采样、量子计算和理论机器学习等方向。在理论计算机顶会STOC、FOCS、SODA上发表论文多篇。